地上跑,天上飞,这些项目已经不能满足马斯克了。
美国东部时间9月30日,特斯拉举办的年度AI Day大会中,埃隆·马斯克公布了最新的双足机器人原型擎天柱。在特斯拉公布的参数中,双足机器人可以行走,可以提20公斤的重物,每小时可以走5英里,采用了自动驾驶的技术,可以完成大部分无聊的工作。
这些好看的参数很显然不是业内吐槽的关键。科技行业关注的点,是马斯克的一以贯之的过度承诺。
在马斯克眼中,擎天柱就是特斯拉的Next Big Thing,就是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这条业务线价值将远远超过汽车业务线的价值:对于一度万亿美元市值(特斯拉最新市值为8500亿美元左右)的特斯拉来说,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兴奋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学习特斯拉的科技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机器人计划。
马斯克对外宣称,“擎天柱”投入生产的时间远远短于市场预期:实现量产也就在2023年。
马斯克的变形金刚计划会是“火星移民计划”后的又一噱头吗?
1、PPT造变形金刚
其实马斯克的“擎天柱计划”在2021年8月就已经公布,该计划在2021年特斯拉AI日压轴登场,向全世界公布特斯拉会推出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的消息,并宣称原型机会在2022年问世,2023年量产。
彼时,在没有拿出任何样品和零部件的情况下,马斯克仅靠着几页PPT将这款被命名为“擎天柱(Optimus)”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据他所言,“擎天柱”会拥有和人类尺寸及重量相近的物理特性,未来能帮助人类处理“无聊、重复和危险的工作”。
华尔街有分析师指出,这一点不禁让人马上联想到贾跃亭的“PPT造车计划”。过去两年,贾跃亭在美国利用 SPAC 的监管空白,靠着一张PPT,在二级市场卷走数十亿美元。现在,SEC都没堵上这个漏洞。
或许是知道现场媒体会有所质疑,马斯克将特斯拉汽车比喻成“有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强调机器人所需要的技术,特斯拉早有介入。发布会现场,秉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态度,马斯克请来舞者穿上机器人外观的紧身衣尬舞,彰显“擎天柱”的智能灵动。
“制造机器人是比造汽车更重要的业务!”
甭管外界信不信,马斯克对自己能鼓捣出量产人形机器人深信不疑。据美媒报道,特斯拉近两年放出了多个与“擎天柱”相关的招聘岗位,内部和机器人相关的会议密集程度呈直线上升状态,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也参与了研发。
根据特斯拉目前公布的参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73米,体重57千克,AI域采用FSD Computer作为算力核心,配备8个Autopilot Camera作为传感器,这也是特斯拉汽车感知世界的硬件基础。同时,机器人头部配有显示器,便于显示信息,实现交互。“擎天柱”会用轻量材料打造,外观触感光滑,行走时速可以达到5英里/小时。
今年4月,马斯克在TED活动中再次提到了“擎天柱”。
马斯克称,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用于家务劳动,还能照顾老人小孩,甚至成为人类的伴侣。马斯克还承诺,“擎天柱”的定价不会高的恐怖,能负担得起的消费者规模并不小,“或许会比一辆车的价格更低”。
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上又强调“擎天柱”有着广袤的市场前景,特斯拉可以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关键部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大规模开发和生产,机器人比新能源汽车更有价值,会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方式。
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已经在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中生产部署了数千台“擎天柱”原型机,既是测试产品的使用效果,也是在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马斯克曾称“擎天柱”可以用来从事重复性的无聊劳动,比如重物搬运。试想一下,特斯拉工厂里的工人们现在可能正目睹着成千台人形机器人担任货物搬运工的场景,不知该说是科技感十足,还是氛围诡异。
当然,早已经对马斯克炒作能力感到疲倦的外媒还是在质疑Tesla Bot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有专业人士表示,“擎天柱”只有能展现出具备执行多样化非明确指令行为的能力才可以说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若仍是设计好的几个简单动作,完成不复杂的互动,这不过是给早就推出的各类人形机器人产品套上了一层新的外衣。除了展览和引流外,很难想象这些推出多年也不温不热的产品还能掀起什么像样的市场需求。(https://twitter.com/uniswap12 )